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一定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用“十个坚持”对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章则反映着十条历史经验的深刻内涵,为历史经验的提炼提供了深厚的总依据、总支撑。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牢牢把握党对国家事业的全面领导。现行党章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我们的四项根本原则之一,并规定“中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没办法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更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功推进。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行党章明确规定,“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党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人民衷心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也才能拥有治国理政的最大底气。
“坚持理论创新”就是要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结合,促进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现行党章分别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优秀品质。
“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现行党章明确规定,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既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基点。
“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行党章精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科学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
“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现行党章在规定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时就明确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一起发展”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写在一起,同时还指出在国际事务中,党要“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集中彰显了党的世界眼光与宽广胸怀。
“坚持开拓创新”就是要坚持敢为天下先,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现行党章明确规定全党必须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坚持敢于斗争”就是要坚持为实现历史使命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现行党章明确要求全体党员“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正是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中国才能勇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坚持统一战线”就是要坚持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现行党章明确规定,中国要“逐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执政兴国一定要坚持的基本方针策略。
“坚持自我革命”就是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现行党章明确规定,党要“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有慢慢地增加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保障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既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又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既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表达意愿,又通过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表达诉求。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保障人民享有最真实的民主权利。中国的民主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通过种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切实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实现社会活力与良好秩序有机统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重视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重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有效调节各方面重大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充分的发挥制度优势,正确地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正确地处理民族关系,正确地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02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就《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比现行《教师法》的43条多出14条,通过“赋权强责”,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征求意见稿》有多处制度设计旨在提高教师地位。首先,从总体上明确要提高教师地位。其次,明确教师的双重法律身份。最后,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征求意见稿》重视保障教师权利。教师权利原为六项,分别是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和进修培训权。《征求意见稿》将其扩充为七项,新增了研发成果转化权,并对原有权利的内涵进行了明晰或扩展,保障更加全面。
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法律在赋予保障教师权利的同时,也在强化教师的责任。《征求意见稿》第1条立法目的、第3条职责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第10条的七项基本义务、第28条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和第52条法律责任条款,都强化了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特别是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
针对“教育要素”改进结果评价。首先,“目标要素”的规范性表现为目标设置的政治性与方向性是不是正确,价值导向是否鲜明,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之间是不是具有衔接贯通性与层次递进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其次,“内容要素”的规范性表现为教育内容设置是否充分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全面深化与展开,是否彰显出时代性特征,展现出各学段教育内容的渐进性与衔接性;再次,“方法要素”的评价是一种前提监测,其规范性表现为方法要素的设置有没有学段针对性、时代的综合性以及恰当的主题引导性作用;最后,“主体要素”的规范性表现为主体选择是否有效把好了“政治观、师德观、专业观”。
针对“教育过程”强化过程评价。一方面,针对“教师教学过程”开展的一体化评价要注重横向维度中课前、课中、课后的考评项目设定。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开展的一体化评价同样要贯通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考核视角。
针对“教育效果”探索增值评价。首先,在“政治认同”层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掌握情况为主线,形成从小学阶段的“初步了解”到中学阶段“情感认同”,再到大学阶段“实际践行”的增值评价目标。其次,在“家国情怀”层面,坚持以“四史”学习掌握情况为主线,形成从小学阶段的“故事性了解”到中学阶段“家国意识培养”,再到大学阶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知信行渐进目标。再次,在“法治意识”层面,强调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养主线,小学阶段集中检验法律常识的基本储备,中学阶段侧重法治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培养,大学阶段重点考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行动践行。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